家長網(wǎng)
家長網(wǎng)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2025-04-162637閱讀量
  •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孩子犯錯后,要不要懲罰?這是一個困擾家長許久的問題,不懲罰,對孩子沒有警示作用;懲罰,又怕對孩子身心健康帶來不良的影響。

    孩子犯錯該不該懲罰

    應該懲罰;但在懲罰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善用負強化。所謂負強化,是指在某些行為出現(xiàn)以后,一些不愉快或不合意愿的情況減少或取消,著重在事件的消除。比如孩子吸吮手指的行為是要受到指責的,而一旦孩子不再吸吮手指了,周圍就要立刻停止對他的批評。時間長了,孩子吸吮手指行為的頻率就會漸漸降低,直至消失。

    當孩子發(fā)現(xiàn)懲罰可以被撤銷時,自然是有了一定的動力,多多約束自己的行為,好早日撤銷自己的懲罰。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也可以用獎懲分數(shù)制度。比如孩子做了錯事,很嚴重的扣5分,一般的扣2分,而孩子如果表現(xiàn)優(yōu)異,可以加2分。當孩子做錯了事情,看到分數(shù)被扣了之后,就會主動尋求如何加分,如何做些正確的行為。

    對于孩子來說,做正確的事情試是一件自發(fā)的事情了。孩子總要為自己犯的錯誤承擔后果,但他們的改正也需要家長鼓勵,懲罰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痛苦的,而是讓他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該做的!

    父母錯誤的懲罰方式,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 孩子犯錯怎么懲罰

    孩子犯錯,家長懲罰孩子不是目的,主要是讓孩子認清自己的錯誤,好好反思自身的行為,然后在之后的日子里做出改變,注意教育孩子時,不要破壞孩子的自尊心,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犯錯怎么懲罰

    1、取消某些特定的的待遇,比如說家長可以取消孩子一周之內(nèi)不準看電視,或一周內(nèi)不準吃零食,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心軟,以免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更難管教孩子。

    2、孩子不聽話與大人頂撞、吵鬧不?;蚺c小伙伴打架時,家長都可以采取罰站的方式。把家里一個固定角落設定為“罰站角”,罰站區(qū)域不要太明顯,一般罰站時間為15分鐘左右。罰站前,家長要講清楚為什么要懲罰他;罰站結束后,讓孩子說出下次應當如何改正錯誤,這才是罰站的意義。

    3、對于孩子的孩子的懲罰,盡量讓他心服口服,堅決不能粗暴動手。一般可以是罰他倒垃圾,給全家人刷鞋這些,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要在如何教育、約束孩子的問題上保持一致,不要父母罰孩子自己洗衣服,家里老人又舍不得孩子受累這樣。

    4、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盡量不要當著外人,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抵觸反應特別強烈的時候,先不處理問題,冷處理,給孩子和自己一個情緒的緩沖期。

  • 12歲孩子犯錯了該不該打

    1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jīng)覺醒,也進入了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此時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還在采取打罵教育,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聽話。

    12歲孩子犯錯了該不該打

    不應該打,如果孩子經(jīng)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chǎn)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一味地打罵孩子,并不會讓孩子得到反省的覺悟,而是會讓孩子覺得,他被打是因為自己犯錯的時候“太明顯”,只要自己下次不被發(fā)現(xiàn),那么就不會被打。

    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還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一時氣上心來就打罵孩子。話雖如此,可是做家長的也不能一昧地縱容,孩子犯錯后,懲罰是必不可少的,

    12歲正是叛逆之時,重在愛的教育,要讓孩子感覺你眼中有他。叛逆期孩子心智已經(jīng)成熟,但價值觀可能有所偏激,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從根本成為一個人品好的人,不偷不搶不打,這三個最基本。

  • 9歲孩子犯錯該不該打

    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對此,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時,會選擇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這種方式教育如果用不好,造成的后果只會更嚴重,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掌握好尺度。

    9歲孩子犯錯該不該打

    這個要分情況來說,可打,可不打。這里我們從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孩子是否是無理取鬧的,第二,如果真是犯了不可饒恕的原則性錯誤,該如何處理?

    1、無理取鬧。比如孩子剛從學校回來,出于擁有欲望的角度,哭鬧著想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東西,回到家就和父母念叨,當發(fā)現(xiàn)父母無意購買時,開始大哭大鬧,相信這種情況大家會經(jīng)??吹剑绻藭r為了“教育”出手打孩子,你覺得對孩子公平嗎?

    如果孩子哭鬧不聽話,就一對一和孩子在臥室里,讓孩子哭鬧,父母不說話就看著孩子。孩子的哭鬧是自身認為可以換的好處或利益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孩子知道這招對你有用,就是給你看的,所以你就看著他,直到孩子哭鬧筋疲力盡。當孩子知道你不妥協(xié)的時候,就不會再哭鬧下去了,此刻就是父母奉獻愛的時候。

    這種方式鼓勵孩子跟父母做深層溝通,也能鍛煉孩子的思維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倘若在發(fā)生類似的問題,孩子還會與你交流,但為了這種方式能夠延續(xù)下去,父母需要三次滿足孩子一次即可,還是要讓孩子體會到這種方法比哭鬧、任性來的更有效。

  •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

    很多傳統(tǒng)的家庭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若做出不對的事,家長可以隨時通過體罰來讓其長教訓,但也有一些理性的家長認為,體罰是不對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

    不應該打,打確實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可以通過讓孩子承受肉體的疼痛,記住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進而約束孩子的行為。但是,這種方式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會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在孩子越來越大,獨立自主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開始有了羞恥感、自尊心,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如果父母經(jīng)常用打罵行為去鎮(zhèn)壓、否定孩子,可能會讓其懦弱自卑,有些甚至會留下心理陰影,將來也慢慢習慣性用打罵解決問題。

    經(jīng)常打孩子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膽小、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問題,還會引起孩子嚴重的抵觸和叛逆,不僅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反而適得其反。打孩子會讓孩子認為家長在發(fā)泄憤怒,同時也會讓他們覺得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從而滋生弱肉強食的想法,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恐懼,完全就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打罵使孩子對父母失去了信任,逐漸地就會對生活失去興趣,沒有安全感。等孩子長大之后,往往會變得十分順從,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被憤怒所打擊怕了,這樣下去孩子很難融入集體,也難以有知心朋友,自身權益也會受到各種破壞。

  • 孩子犯錯后家長該如何應對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錯誤的行為是很常見的,只要家長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就好,然而一些孩子脾氣倔強,犯了錯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態(tài)度惡劣,家長不知該如何引導。

    孩子犯錯后家長該如何應對

    1、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當著眾人面批評孩子。因為小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如果家長當著眾人面批評了孩子,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會無形中給孩子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2、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家長知道之后,一定不要打罵孩子。因為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家長越打罵,孩子越逆反,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只有心平氣和的溝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五年級孩子該不該買手機

    現(xiàn)在的手機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時刻拿著手機,這就給孩子做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很多孩子也要求家長為自己購買手機,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慎重考慮,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是比較差的,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影響學習和生活。

    五年級孩子該不該買手機

    五年級的孩子還太小,買手機肯定會影響學習。

    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喜歡玩游戲,拿到手機之后,就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學業(yè)。玩游戲只能是學習之余的娛樂項目,如果孩子反倒沉迷其中,那么家長應該要暫緩給孩子買手機。

    另外,孩子的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手機上的很好東西都會使孩子難以控制去看,去玩,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總是依賴網(wǎng)絡,而自己不愿去動腦。

    孩子不懂得安排學習,經(jīng)常有完不成作業(yè)的情況,如果孩子已經(jīng)有了這種跡象,那么家長給孩子一部手機后,孩子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機上,那么學習會被拋到腦后。

推薦閱讀